日期:2025-10-24 19:40:38

10月21日,市林湿局在西安镇金球1948生态农场研学室线上炒股配资之家,将辽河口湿地旗舰物种与非遗技艺巧妙融合,打造别开生面的“自然教育+生态实践”芦蒲自然教育课堂暨湿地讲堂活动,为开辟芦苇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“新赛道”助力。沉浸式生态教育活动,让青少年在互动体验与手工实践中,读懂湿地生态密码,感受非遗文化魅力。
“芦蒲自然课堂”以辽河口湿地的丹顶鹤、黑嘴鸥、西太平洋斑海豹三种典型旗舰物种为核心媒介,将生态知识转化为可触摸、可体验的趣味课程。活动现场,市林湿局工作人员化身专业讲解员,结合湿地生态系统的独特性,为大洼区西安学校学生、沈阳师范大学学生、民间社会组织志愿者细致讲解三种物种的生存习性、栖息环境及保护意义,让“湿地是地球之肾”的概念不再抽象。
学生们现场互动,学习湿地相关知识。
为让知识“活”起来,课堂设置了丰富的互动体验环节。在“模拟鹤姿”游戏中,孩子们舒展双臂模仿丹顶鹤的优雅体态,直观感受其修长体型与湿地环境的适配性;市林湿中心宣教科李文静分享的“黑嘴鸥育雏趣闻”,以生动的故事讲述了这一濒危鸟类繁衍过程中的艰辛与智慧,引得孩子们阵阵惊叹。
非遗技艺的融入,成为此次课堂的一大亮点。省级苇编非遗传承人、小亮沟苇艺草编非遗手工坊唐恒来到现场,传授草编手工编织技艺。在唐恒指导下,大家拿起材料,制作黑嘴鸥造型工艺品。指尖的操作让生态知识与非遗技艺深度交融,大家不仅掌握了基础苇编技巧,更在实践中理解了芦苇作为湿地生态重要组成部分的多重价值。
展开剩余32%学生们学习并制作黑嘴鸥造型工艺品。
“芦蒲自然课堂”的开设,是辽河口湿地生态保护教育的创新实践。它打破了传统生态科普的单向传播模式,通过“生态观察+互动体验+非遗实践”的三维模式,让青少年成为生态知识的主动探索者。这种沉浸式学习,不仅帮助青少年建立起系统的湿地生态认知,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保护自然、传承文化的种子,培养其生态保护意识与文化自信。
市林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持续打造“芦蒲自然课堂”品牌,以更多元的形式连接湿地生态与公众教育,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群体,成为辽河口湿地的守护者与非遗文化的传承者线上炒股配资之家,为湿地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力量。(文字:李博 图片:邵思雨)
发布于:北京市网眼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